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 杨海英
时隔10年,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,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,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,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、重要原则、重点任务,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,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、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问题,为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求真务实、干字当头,坚决落实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”的要求,念兹在兹、用心用情,紧抓让人民群众安居的目标,坚持质量和安全管理并重,坚决守住工程质量安全底线,为全面提升房屋质量安全水平、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贡献力量。下一步,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。
第一,提升品质,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
会议指出,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,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,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的生活充满期待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,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好房子,是我们的重要任务。我们将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,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要求。一是切实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,聚焦隔声差、串味、渗漏等质量问题,从工程建设全链条出发,深入推进城镇住宅工程质量问题重点整治。二是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制度,适应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要求,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筹原则,为人民群众把好工程质量关。三是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,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落实,严格政府监管,鼓励社会参与工程质量监督,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程质量治理格局。
第二,守牢底线,及时消除工程建设风险隐患
会议强调,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。安全工作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稍有放松,就可能导致重大悲剧发生。我们将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聚焦薄弱环节,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一是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,对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开展精准排查,建立全国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,实行隐患清单制闭环管理。二是强化制度建设,健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动态监管制度。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机构事故预防服务作用,推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、能力不强、力量不足等问题。三是严格督导检查与精准问责,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一线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综合采取督办、通报、约谈等措施,持续完善事故曝光台,确保问责到人、警示到位,压实安全监管责任。
第三,补齐短板,提供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
会议要求,要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。当前,城市内涵式发展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房屋建筑将从“以建为主”逐渐转变为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。我们将坚持抓当下之重、行长远之事,把既有房屋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系统谋划,下大力气补齐房屋安全短板。一是推动出台建立城镇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文件,明晰房屋安全责任,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基本制度。二是指导、督促42个城市加快推进“三项制度”实施。三是总结大跨度公共建筑设计回访经验,研究建立长效机制。
第四,多管齐下,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基础体系
会议强调,要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。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社会治理模式由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,从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。我们将充分发挥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质量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,坚持智慧推动,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基础体系。一是加速推进监管数字化转型,持续拓展电子证照的应用广度和深度,加速构建覆盖机构、企业、项目、人员、设备全要素的数字化监管体系,形成全国施工安全监管“一张网”,实现“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”的差异化精准监管。二是组织开展建筑业新技术修编,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全领域、全过程应用,促进绿色建造等新技术推广,淘汰限制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落后技术。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训,培育全社会质量安全文化,形成多主体关心质量安全、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良好氛围,不断增强工程质量安全从业企业和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,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下足绣花功夫,建设精品工程。
随时掌握身边大事
轻松了解行业动态
权威真实可信赖
最全面的信息内容
高效解决培训难题
无需停工,随时随地学习
关注“广东勘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”微信公众号,查看更多资讯